二、
我找尋的是美麗的、家常的用品,可是近十年來,在國內總找不到美麗的瓷碗可賞玩。 市場上堆的白底閃金字,寫福祿壽喜字樣的瓷碗,總覺趣味全無。用那樣的碗來裝飯,那飯恐怕也不香罷?早期臺灣碗,繪有公雞、魚、蝦、蘭草的粗碗,素樸可愛,是工匠們隨意的創造,那樣的碗裝了飯,配幾道小菜,令人舉箸前想誠心合十膜拜一下。樸素大方的瓷碗,即使空空地擺在揩淨的桌案上,也使人有焚香靜坐、豐裕生活的平安歲月底遐想。
二、
我找尋的是美麗的、家常的用品,可是近十年來,在國內總找不到美麗的瓷碗可賞玩。 市場上堆的白底閃金字,寫福祿壽喜字樣的瓷碗,總覺趣味全無。用那樣的碗來裝飯,那飯恐怕也不香罷?早期臺灣碗,繪有公雞、魚、蝦、蘭草的粗碗,素樸可愛,是工匠們隨意的創造,那樣的碗裝了飯,配幾道小菜,令人舉箸前想誠心合十膜拜一下。樸素大方的瓷碗,即使空空地擺在揩淨的桌案上,也使人有焚香靜坐、豐裕生活的平安歲月底遐想。
二、
設想畢業二十年後,一群老同學相聚寒暄、驚呼辨認,七嘴八舌的回憶從前趣事,互 道畢業後的歡愁、際遇、工作環境、家庭狀況。現場交談熱烈,時而笑聲不斷,時而又因 某個沉重話題,瞬即安靜了下來。大夥兒既為有成就的同學喝采,也為發展不順而煩惱的 人打氣。有人遺憾同學不能全員到齊,建議製作新的紀念冊;有人主張捐款給母校,成立 基金會,發心為社會做一點事……。散會前,各自留下一句感言,並商量下一場同學會的 籌備委員、召開的時間地點……。
一、
2010 年某日,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,帶了一批畢卡索的作品,前往巴黎畢卡索文物管 理處要求鑑定真假。他是畢卡索生前長期僱用的水電修理工蓋內克,聲稱畢卡索夫婦當年待他如朋友,曾經送給他一個箱子,裝了 271 幅作品,但是他不懂藝術,一直將之置於車庫中長達四十年。後來因為擔心這些畫作的繼承問題,才拿出來鑑定。這批畢卡索 1900 年 至 1932 年間的畫作、草圖從未公諸於世,價值至少高達六千萬歐元。當它們被鑑定為真跡 時,畢卡索兒孫等 6 位繼承人,隨即聯合向法院對蓋內克夫婦提告。他們認為蓋內克的說 法根本不合常理,但是據畢卡索的友人回憶,畢卡索很喜歡單純的人,生前曾經贈送畫作 給司機、理髮師,贈畫給修理工並非不可能。以下是兩方的說詞:
二、
1995 年 11 月 15 日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,將每年的 4 月 23 日定為「世界圖書和 版權日」(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,也譯為「世界讀書節」)。到了這一天,世界 各地的書店都會懸掛醒目的慶祝標誌—一本開啟的書,中間是一顆心。全世界也會在這 一天舉辦各式各樣的閱讀活動,包括朗讀接力比賽等。
二、
1938 年聖誕節前,29 歲的倫敦證券交易員尼古拉斯溫頓本來計畫到瑞士滑雪度假,後 來改變主意前往捷克布拉格,幫他的朋友從事救援猶太難民的工作。當時德國納粹即將佔 領捷克,猶太裔成人已被禁止離境,溫頓就在他下榻的酒店裡,單人匹馬成立了一個組織, 幫助面臨納粹德國威脅的猶太兒童。溫頓在布拉格逗留了三星期,返回英國後繼續為猶太 兒童難民籌集旅費和保證金。他日間如常在交易所上班,晚上則投身救援工作,為兒童辦 理離開捷克和進入英國所需的許可文件。從 1939 年 3 月起至 9 月戰爭爆發前,在其他志 工的協助下,溫頓安排了 7 班火車成功從捷克遷走 669 名猶太兒童到英國;他最終為這些 兒童在英國找到收容之處,當中許多孩子的父母後來都死在納粹集中營裡。
一、
史蒂芬.史匹柏導演過一部科幻電影《A.I.人工智慧》,敘述亨利夫妻因兒子患絕症不 在身邊,所以亨利把會愛人的機器男孩大衛帶回家,讓大衛代替兒子,撫慰並陪伴自己的 妻子。 張系國在科幻小說《超人列傳》中則反諷的描述高智慧的「人工腦」經過教育後,所 具備的理性思維與能力遠遠超越人類,於是「人工腦」必須消滅「平凡」的人類,取而代 之,以完成其進化的終極目標。 科幻電影與小說所展現的人工智慧時代,現在已經開啟。牛津大學的研究報告表明未 來 70%的工作將有可能被機器所取代,如智能駕駛、醫療診斷、金融交易等,而近幾年人 工智慧已能部分模擬大腦認知、思考和決策的過程,2016 年 3 月在首爾圍棋大賽中以 4 :1 大勝世界高手李世乭的 AlphaGo 即是一例。 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說過:「對人工智慧來說,短期的問題是誰來掌控它,長期的問 題是它能否被掌控」、「人工智慧的完全發展,可能會招致人類的滅絕」。哥倫比亞大學 教授霍德力普森(Hod Lipson)則指出,技術的利弊掌握在人類自己手裡:「人工智慧與機 器人的結合可能是危險的,但這並不會毀滅人類。相反的,我認為我們能夠使強大的技術 變為有利的東西」。
二、
甲、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, 遺憾的是,身為一位旅人, 我無法分身同時踏上兩條路。 我在路口久久佇立,向其中一條路極目望去, 它的盡頭彎入了樹林深處; 而後,我踏上另一條一樣美麗的路, 也許它能給我更好的選擇理由, 因為那兒綠草繁茂,邀人踏覆; 但就這點來說,事實上兩條路 被踩踏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, 這兩條路於那日清晨同樣地 躺臥於無人踐踏的落葉裡。 啊,另一條路留著改天再走吧! 但我明白,路是無止盡的接續下去, 我懷疑自己是否會重返此地。 多年之後,我會在某處輕聲嘆息說: 黃樹林裡有兩條岔路,而我— 我選了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, 而這讓一切變得如此不同。(佛羅斯特 Robert Frost〈未行之路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