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謂「媒體」指的是人群溝通所使用的媒介物。與人之間要交換訊息、傳情達意,無論是面對面的口語或肢體溝通,還是跨越時空限制所需要的媒介物,如生活中常見的電視、電話、廣播、報紙、書籍等事物,都稱之為「媒體」。
一般人認為「媒體」是形式,是訊息的載體,並不會影響訊息內容,更不會影響使用者。
因此其性質是靜態的、中性的,無所謂立場;有立場的是使用媒體的人,是承載於其上的內容。
而學者麥克盧漢(Marshall McLuhan)則認為媒體本身並非中性的,本身就是訊息的一部分,會決定訊息傳遞的樣貌和效能一—真正的訊息其實是訊息內容和訊息載體疊加後所形成的特殊型態。例如:丈夫要到遠地出差,在古代,妻子的關心和焦慮最多只能以信件傳遞;在現代,可能飛機還沒落地,妻子就傳了數則LINE 訊息。試想,這數則簡訊的內容會和千里迢迢輾轉寄到的一封信相同嗎?訊息的樣式不同,訊息的內容必然改變。媒體有其作用和影響一—不論好壞。
有時新型態媒體還會進一步對社會文化產生影響,除了來自其承載的資訊內容,更是由於技術型態本身。如此一來,媒體更是訊息。如:早期人類為了記錄或傳承的需求而發明文宇。
相較口語,文字是抽象的符號,同時更能指涉種種抽象概念,如:倫理、道德、本質等詞語。
時間一久,便擴展了人類的思考範團。使用文字(作者)和解讀文字(讀者)又是一種編碼和解碼的過程,需要相當程度的理解力和關釋力,更進一步促成人類抽象思維的能力。且使用文字具有高門檻,無論是所需的時間還是工具,遂成為上層社會把持的資源,從而促使了社會階級化、權力結構化。
⭐️點此立即詢問課程
如今,在電子媒體時代,圖像、聲音等媒體迅速興起,其性質迥異於通行千年之久的文宇。
以電視節目為例,大家討論「電視」時,多半不是電視本身,說的都是電視節目——媒體內容。
但電視出現後,已在不知不覺中與人類社會共同演變出一套特定的文化,深深影響我們。電視平均每個鏡頭只有3.5秒,空間和主題隨意切換,觀眾缺乏思考時間。以新聞報導為例,前一則是多人死傷的車禍新聞,畫面一切換,剛才的一切就彷彿不存在了。如此反覆,海量的、快速切換的、前後缺乏邏輯的碎片化訊息造成了人們對訊息的態度產生轉變:一是只關注當下而漠視歷史;二是我們喪失了對訊息的解讀能力。長此以往,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教育⋯…一切公共論述只能娱樂化。面對電子媒體,除了娛樂,我們終將別無所求。
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:
問題(一):請依據上文,說明何謂「媒體即訊息」。文長限 100字以内(至多5行)。(占4分)
問題(二):在你看來,媒體是中性的,本身沒有好壞之分,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?還是媒體確實會影響人的行為、意識及所產出的訊息樣態?請依據自身使用電子媒體的經驗或對當前電子媒體使用現象的觀察,於上述两種立場中,擇一說明你的看法。文長限 400字以内(至多19行)。(占21分)
(一)
簷下的蜘蛛,在吃飽晚餐之後入睡了。
蜘蛛的晚餐是一道飛蛾。在蜘蛛的世界裡不去研究殘忍或不殘忍。
一個蜘蛛的世界也非常單純,吃是全部目的,編一張網為吃,吃也是一種遊戲,這種遊戲從編網開始。一張網完成,等待著昆蟲們踏入陷阱,蜘蛛便在中間冷靜地欣賞掙扎。也許死亡
也是可以欣賞的一齣悲劇,像隔著一片太平洋之看越南、高棉流血。
(節選自蕭白(蜘蛛之外〉)
(二)
捕斗中一隻蝴蝶拍打翅膀,用翅膀反抗死亡。
死亡連接掙扎,死亡始自翅膀。
因翅膀而死的可能只有蝴蝶。不過死就是死,至於死於哪一種原因並不重要。
捕斗的陷阱不過是許多陷阱之一,當突然製來,你已在其中,捕斗也只是大網中的一張小
網,縱然能夠掙脫也還在別的網中,或者有另一張網撲來,倒不如靜下來看看網眼上的春天,網眼上的春天是你的來路也是歸途,來時花香滿衣,去時落英相殉,你的生命原也是一枚春景,和由春景孕生的瑰麗,然後渡過瑰麗走向死亡。
至少蝴蝶的結局是如此。
(節選自蕭白〈蝴蝶〉)
閱讀甲、乙二文,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:
問題一:甲文中為何說「也許死亡也是可以欣貴的一齣悲劇」?而乙文又透過蝴蝶表達對於生死的何種觀點?文長限 150 字以内(至多7行)。(占7分)
問題二:作者經由蜘蛛與蝴蝶悟出人生的道理。請試著選取一種人類以外的動物,並以此動物為題,依據你的觀察或見聞,陳述這種動物的習性,與從中體悟出的人生哲理。文長不限(占 18分)
留言列表